• 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发布19项重大科技成果

      29日,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成果专场发布会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举行,面向世界前沿科技、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四大方向,集中发布了19项重大科技成果。   其中,面向世界前沿科技的5项成果包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取得系列国际先进成果、相位同步可重构莫尔纳米激光器、存算一体智能芯片、新型蛋白聚类方法实现碱基编辑技术创新、胚胎干细胞嵌合体猴。   面向经济主战场的5项成果包括:朱雀二号液氧甲烷运载火箭、12000米特深井自动化钻机、长安链隐私计算开放平台、新一代铁基费托合成催化剂、新型电力系统分析基础工业软件。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4项成果包括:超大规模集成光量子芯片、里德堡原子电磁探测系统、6G通感算智技术平台及现代语义通信系统、基于植物激素平衡创制新型高产半矮秆小麦。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5项成果包括:新一代原子磁强计脑磁图仪、时空组学技术Stereo-seq、通用型神经肽荧光探针工具包、合成生物制造底盘菌种、创新药械系列成果。   在专项发布环节,北京中关村综合保税区的系列成果,以及《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2023技术聚焦》等成果发布。(记者 华凌)

    了解详情

  • 就这一个字!“6”——6G时代加快走来

      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成果专场发布会29日在京举行,“6G通感算智技术平台及现代语义通信系统”作为成果之一发布。这一成果是什么,又意味着什么?   目前,全球已进入6G关键技术研发与技术体系形成的重要时期,未来3到5年是突破关键技术、抢占标准高地、培育产业的关键窗口期。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初步明确的6G发展时间表,2025年左右将启动标准化研究,计划在2030年左右实现商用。   6G时代正加速向我们走来。与5G相比,6G有何特点?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代晓慧介绍,6G具有更高速率、极低时延、更大连接密度等特点,能实现人工智能、智能感知等技术的深度融合,未来将应用在全息通信、自动驾驶、数字孪生、智慧生产等多个领域。   中关村泛联移动通信技术创新应用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宇红说,6G将在进一步强化5G性能的基础上实现通感一体、通智一体、空天一体。换言之,6G不仅提供通信服务,还将与感知、计算、人工智能等能力相融合,将移动通信网络扩展成移动信息网络,使服务更加多元化。   就6G的能力“新增量”,黄宇红进一步解释:“空天一体主要是提升未来网络覆盖的能力,不再局限于地面覆盖,而是利用卫星等空中网络。通感一体和通智一体意味着通信、感知和AI将融合为一体服务。”   6G通感算智融合研发试验装置亮相2024中关村论坛。新华社记者 张漫子 摄   中关村泛联移动通信技术创新应用研究院搭建了一个云原生的开放6G通感算智融合试验验证平台,为我国6G跨域融合研究提供了基础底座,成功孵化全球首套6G云化端到端语义通信系统。   “有了这个平台,各种分类研究的新技术可以连接到平台上,验证是否符合需求。这一平台不仅可以孵化技术,还可以通过验证筛选出一些关键技术,将其应用于未来的6G网络建设中。”黄宇红说。   这一系统已成功将信息传输效率提升3倍,有望大幅降低全社会信息流通成本,未来将在各领域拥有广阔应用前景。(记者 张漫子 叶心可)

    了解详情

  • 人工智能莫侵犯“声音权”

      人的声音具有人身专属性,任何自然人的声音均应受到法律保护。AI技术应用到声音领域,应坚持技术边界,依法合规使用,避免产生侵权纠纷。   人的声音与人工智能(AI)声音之间的权益之争应该如何界定?4月23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对全国首例“AI声音侵权案”进行一审宣判给出答案。法院认定,作为配音师的原告,其声音权益包括案涉AI声音。被告方公司使用原告声音、开发案涉AI文本转语音产品未获得合法授权,构成侵权。被告方公司被判书面赔礼道歉,并赔偿原告各项损失25万元。   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生成式语音带来无限可能,为声音应用提供了新场景。语音克隆项目的逼真体验,展现了文生人声模型的惊艳力量。通过输入文本、调整参数,即可实现文本转化成语音的功能。同时,在声音领域应用AI技术要守住“你的数据仍然属于你”这条底线,不能随心所欲侵犯他人合法的“声音权”。   人的声音具有高辨识度,音色各不相同。作为一种人格权益,人的声音具有人身专属性,任何自然人的声音均应受到法律保护。在权利保护层面,我国民法典规定,对自然人声音的保护参照适用肖像权保护的规定。也就是说,声音跟肖像一样,是识别个人身份的重要依据。法律明确“声音权”,防止其被冒用、滥用、不正当使用,保护声音所有者的权益。   声音在商品化利用时具有财产属性。在特定场景的应用中,如艺术家数字音乐、明星语音导航、主持人解说、配音师录制作品等,都具有相应的经济价值。若对这类录音制品进行剪辑重组,以冒充、误导、混淆等非法方式应用于其他软件或场景,就会构成侵权。特别是对录音制品来说,虽然有配音师对该录音制品的授权,但这个授权只发生在配音师与相应录音制品之间,并不是对配音师声音的授权,更不是对其声音的“买断”“转让”。根据法院裁定,未经本人许可,擅自使用、许可他人使用录音制品中的声音,构成侵权。   新技术带来新挑战新问题。如今,AI技术正深度融入各行各业,如果使用得当,可发掘巨大潜力,推动产业发生变革。当AI技术应用到声音领域,平台或企业为追求产品质量和效果,应正确认识新技术所面临的法律风险,坚持技术边界,依法合规使用,避免产生侵权纠纷。针对行业出现AI声音侵权等现象,相关监管机构或部门应与时俱进探索建立保护措施,逐步完善科学合理的使用规范,以及对“声音权”所有者的补偿机制等,确保AI技术在声音领域正确使用。对个人而言,如果发现有相关平台未经许可AI化使用个人声音,可在固定确凿证据的基础上,依法维权,莫让此类AI“噪声”侵犯自身的“声音权”。(记者 李万祥)

    了解详情

  • 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筹备工作部省市联席会议召开

      1月30日,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筹备工作部省市联席会议在福州召开。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郭宁宁出席会议并讲话,孟芊、李志忠、郑震等省直有关部门领导,吴贤德等福州市领导参加会议。   刘烈宏充分肯定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筹备工作进展,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数字中国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办好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要提高政治站位,通过峰会助力数字福建发展,借鉴数字福建成果,丰富数字中国实践。要强化创新应用,结合峰会发布的重大政策、重要报告与新产品、新技术、新突破等重要创新成果,提高峰会吸引力。要加强沟通对接,周密细致推进开幕式、主论坛和主题论坛等重要活动安排,加强宣传报道,共同把本届数字峰会办得更加精彩。   郭宁宁说,各地市各有关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强化责任担当,按照“延续和创新”要求,突出“新、实、专、融、精”,发挥“数据要素×”效应,打造高质量、高标准、高效能数字盛会。要健全部省市联动工作机制,对照“两表四清单”,挂图作战、加快推进。要坚持守正创新,全新展示数字领域重要创新成果,创新打造数字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数据要素、数字产品交易流通。要做好嘉宾邀请工作,邀请高水准院士专家、龙头企业领军人,提升参会嘉宾的层次、质量和规模。要强化招商引资,推动对接落地更多数字经济重大项目。要优化服务保障,建好用好智能会务展务平台,加强全媒体宣传,确保峰会办出新特色、新亮点、新成效。

    了解详情

  • 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省市联动筹备工作推进会议召开

      23日,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省市联动筹备工作推进会议召开,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郭宁宁主持会议并讲话。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吴贤德,省发改委党组成员、省数据管理局局长吴宏武,以及省市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郭宁宁强调——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指导下,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持“延续和创新”,全力以赴推进峰会各项筹备工作。   峰会方案要再优化再提升,广泛邀请数字领域专家、数字产业领军企业嘉宾,积极推进重大数字项目合作对接,做优做精数字领域创新成果展示,确保峰会出新出彩、更有实效。   特色亮点要再聚焦再突出,创新特色活动,优化展区展馆布局,发布一批数字领域重要政策和权威报告,上线一批数字平台,推出一批数字应用场景。   重点事项要再梳理再加快,对照“两表四清单”,坚持项目化、清单化,挂图作战、倒排工期,有力有序推进重要嘉宾邀请、论坛活动设置、策展布展招展、宣传报道预热、城市品质提升等工作。   办会实效要再加强再提高,精心筹划举办高层次数字经济合作创新发展大会,聚焦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高质量开展招商路演活动,高标准办好数字产业生态大会,加强创新大赛成果转化,强化数字领域重点企业对接合作,精准推动一批数字经济大项目、好项目签约落地,确保第七届峰会取得新突破、新成效,为加快数字中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会上,省发改委(省数据管理局)、福州市政府有关负责同志汇报了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筹备工作进展情况,省直有关单位作了补充发言。   省发改委(省数据管理局)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的指导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峰会组委会秘书处全力推进总体方案报批、主题论坛设置、成果展策展招展、创新大赛赛事组织、专题预热活动策划、行业生态大会推动、主宾省及嘉宾邀请等各项筹备工作。下一步,将继续加强与国家数据局联络对接,跟踪推进总体方案优化完善,进一步牵头做好数字经济合作创新发展大会筹划、招商路演等各项工作。   福州市政府负责同志表示——   1月30日部省市联席会议后,福州市积极向上对接,建立定期联络机制,用好“专班”抓手,加强省市协同联动,建立“短平快”的运作机制,细化夯实任务安排,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全力推进各项筹备工作。下一步,福州市将坚持“延续和创新”,突出“新”与“实”,对标国内国际先进展会,不断提升社会各界参与数字峰会的广泛度与积极性,全力以赴打造高层次高能级高规格数字盛会。   省大数据集团以及中国电信福建公司、中国移动福建公司、中国联通福建公司、华为福建公司等单位分别汇报了行业生态大会策划筹备情况,表示将办好行业生态大会,努力扩大规模、深化内涵,共同为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形成强有力的数字产业生态大会板块。   

    了解详情

  • 赛果出炉!2024数字中国创新大赛·数字智造赛道迎收官

      识别、抓取、输送、分拣、装配、入库……不到150分钟,工业机器人便可“学会”完成整套实操生产动作,一个迷你流水线在赛场中“诞生”。   4月27日至28日,2024数字中国创新大赛·数字智造赛道决赛在福建省福州市闽江学院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60名选手从900余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展开最后的角逐。   最终,来自湖南的徐林生、杨建清和来自福建晋江的吴增鑫、陈骋获学生组一等奖,来自福州的温嘉旺、林立霖和来自厦门的马健平、韩冰峰获职工组一等奖。   选手通过编程等方式操作工业机器人进行系列操作。人民网记者 焦艳 摄   为贯彻落实国家《“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等政策,本次大赛搭建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平台,提升利用工业机器人、机器视觉、工业网络智能控制等相关技术应用能力,助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   赛道聚焦工业机器人典型应用重点领域,赛题采用理论+实操的形式,分为工业网络集成应用、工业机器人集成安装与调试、智能装备产线程序开发与调试、智能装备运行与维护四个模块。   竞赛旨在提高智能制造创新服务能力,增强智能制造软硬件供给能力,加速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产教融合发展,满足企业对培养高素质数字工匠、能工巧匠的人才需要;搭建国际国内交流平台,形成全面推进机器人应用的浓厚氛围,助推新型工业化发展。   据悉,本届大赛自2月28日开启报名通道以来,得到了全国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吸引了来自全国98所院校师生和94家企事业单位职工报名参赛。最终产生一等奖队伍4支,二等奖队伍6支,三等奖队伍8支,优胜奖队伍8支,共同瓜分50万元奖金。   比赛现场。人民网记者 焦艳 摄   福建省企联新型工业化工作委员会主任林冰介绍,本届数字智造赛道呈现三大特色:一是参赛选手覆盖面广,国家级赛道愈发凸显;二是竞赛突出场景驱动,凸显新质生产力特色,三是竞赛形式更加完善,强化裁判专业水平和选手团队协作精神。   来自龙岩的选手陈瑾龙表示,在赛前培训和同业交流中扩大了视野,开拓了实操思路,收获颇丰。   “近年来,国内各类创新、技能大赛越来越规范,选手技能水平不断向世界级大赛靠拢。从本次比赛情况看,选手综合素质有较大提升,进入决赛选手成绩差距小,基本在90分左右(满分100分),实力强劲。”智造赛道裁判长表示,此类赛事项目的设置有助于形成行业引领,以赛促用,以赛育才,以赛为媒,进一步提升数字中国创新大赛国际化水平。   福建省工信厅信息化推进处处长梁宏程在颁奖致辞中指出,福建省工信厅将持续打造一批数字工程师、数字工匠、数字化专员等适应数字经济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此次决赛所在地闽江学院多年来坚持应用技术型办学方向,为社会培养输送了一大批应用技术型人才。闽江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兴明表示将以此次赛事为契机,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数字人才培养新模式和新途径,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育人,着力培养适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闽院智慧、贡献闽院力量。   

    了解详情

  • 2024.02.06

    虚位以待!让我们相聚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

      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   紧扣“2522”整体框架   五大板块   1000+家参展单位   展现数字中国建设重大进展   2024年   春暖花开 让我们相聚有福之州   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更多报名信息   联系方式   安先生:13810802315   张先生:13601313747   陈先生:13599961653   朱女士:15705915341

    了解详情
  • 2023.08.09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推动数据高效流通 构筑数字经济新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数字经济。今年上半年,我国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不断释放数据要素潜能,助力数字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我国数据资源体系建设蓬勃发展。在上海,以张江科学城为载体正在打造数据要素产业集群。在福建,大数据交易所去年成立以来带动总产值已超过42亿元。在陕西,已有20多个省级部门启动应用政府数据共享平台,探索数据合作新模式。   数据资源是数字中国建设的核心要素。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数据资源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统筹推进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   2022年底,国家出台“数据二十条”,从数据产权、流通交易等四方面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今年年初,《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发布,强调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组建国家数据局,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随着顶层设计的持续完善,我国数据要素大市场落地加快布局。   截至目前,全国已成立48家数据交易机构,数据资产评估、登记结算等市场运营体系加快建设,数据采集、存储、应用等领域专业化企业快速发展,数据要素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在深圳数据交易所,成立以来已推出了1500多个数据产品。   当前,我国数据要素产业生态逐步健全,已发布33项大数据领域国家标准,数据要素流通标准体系逐步建立。广东、天津等多地探索建立“首席数据官”机制,加快培育数据管理人才。建设成立12个大数据领域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产业集聚效益持续激发。   随着各地加快探索数据流通新模式、创新场景应用,数据要素价值的持续释放正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2022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达1.57万亿元,同比增长18%;数据产量达8.1ZB,同比增长22.7%,占全球数据总产量10.5%。数据资源供给能力和流通应用创新不断提升,数据要素正成为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之外最先进、最活跃的新生产要素。

    了解详情
  • 2023.06.25

    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数字经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战略布局,加快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今年以来,我国大力推进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化发展和规模化部署,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今年以来,我国“东数西算”工程8个国家算力枢纽新开工数据中心近70个,其中,西部新增数据中心建设规模同比翻了一番,至此,国家算力网络体系架构初步形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高质量推进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作出部署。今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适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持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为筑牢信息时代的发展基石,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纷纷采取措施系统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这是不久前我国在海南成功下水运营的全球首个商业用途的海底数据中心,与传统陆上数据中心相比,海底数据中心不仅能耗更低、节约土地,运算功率密度是陆地传统数据中心的5-7倍。   不仅是数据中心,5G、工业互联网、数据要素市场等正成为各地重点推动的建设项目。山东青岛提出今年重点培育工业互联网等十大平台经济生态体系,新发布1000个以上工业赋能场景;上海启动建设数据交易所国际板,探索数据跨境双向流动新机制;安徽提出加快芜湖数据中心集群建设;福建则在深化数据要素市场改革,加快构建全省一体化公共数据体系。   在一系列政策推动下,今年以来,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实现快速发展。截至5月末,全国5G基站总数达284.4万个;移动物联网快速发展,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物”连接数超过“人”连接数;互联网协议第六版即IPv6地址资源总量位居全球第一;全国数据中心总规模超过650万标准机架;算力基础设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数字基础设施加快赋能千行百业。全国具有一定区域和行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240个,重点平台连接设备超过8100万台(套);交通、能源、水利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不断提速;新应用、新场景、新业态持续涌现,正加速改变百姓的生活。

    了解详情
  • 2023.06.15

    积极布局人工智能产业 各地出台政策竞跑“未来赛道”

      中国积极布局人工智能产业,竞跑“未来赛道”。随着各行业、各领域对人工智能需求的日益增长,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模式不断涌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研发体系和应用生态,引领着经济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跃升。近期,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举措,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创新“助跑”。   探索更多应用新业态新领域打造发展新高地   近期,各地出台政策举措力促人工智能发展。北京先后公布《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实施方案》和《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上海市在《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中提出,支持民营企业广泛参与数据、算力等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安徽提出,下一代人工智能领域优先探索深度学习、脑机接口、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语音合成、机器翻译等场景。深圳发布《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   哈工大(深圳)特聘校长助理 计算与智能研究院院长 张民:这个政策的出台对中国的人工智能、深圳的人工智能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算力的支持,还有一方面面向产业的应用研究的支持。   围绕核心要素资源 侧重各地特色优势   各地相关人工智能举措各有侧重,北京侧重于人工智能核心软硬件的提升,上海注重激活民营资本投资人工智能,深圳则重视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各地根据自身优势,围绕当地的经济特点,打造适合自身的人工智能发展道路。深圳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一批认定的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在拓展探索布局更多应用业态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深圳云天励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罗忆:开发多模态的大模型,以我们自己算法芯片化的技术,包括完成自进化智能体的深圳智慧城市发展战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和芯片技术赋能各行各业、各个领域,推动整个城市自进化、自学习。   成都从“促进人工智能算法发展”“推动人工智能能级提升”“构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等角度出发,以直接资金补助的方式激励人工智能发展。在支持算法突破升级方面,符合条件的将给予最高1000万元经费支持。而贵州则加快建设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国家数据生产要素流通核心枢纽,加快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山东省产业体系完备、应用场景丰富,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创新应用先导区,不断放大人工智能技术的“赋能”效应。   近年来,中国人工智能快速发展,赋能经济社会成效显著,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