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联古今启新程 智绘文明谱华章——2025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举行
发布时间:2025-09-18 10:03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头戴MR眼镜沉浸式观看宣传片,在虚实交融中感受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创新成果……9月17日,2025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在陕西省西安市拉开帷幕。

  本次论坛以“数联古今 智绘文明——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设立“保护·传承”“技术·创新”“产业·赋能”“开放·共治”四大议题,回应全球对文化遗产数字化发展的关切。这是世界互联网大会首次聚焦“文化遗产数字化”举办专题论坛,也是继2024年数字丝路发展论坛后,古都西安与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再度携手。

  “文化遗产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是人类文明多元发展的重要成果,数字技术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保护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表示,世界互联网大会选择在历史文化名城西安举办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既是呼应全球数字文明发展趋势,也是彰显国际组织推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传承的责任担当。

  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古丝绸之路起点,陕西以雄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积极的科技创新实践,为文化遗产数字化提供了丰富的本土案例。西安城墙通过“数字方舱”系统,实现对城墙全域、全时段的健康诊断与智能巡防;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兵马俑数字化存档、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墓壁画VR体验等多项探索,均体现出科技与文化融合的前沿成果……

  在意大利博物馆学家西蒙·帕斯特看来,数字化就是未来。“就像中国谚语所说‘饮水思源’,若想构建未来,就必须兼顾过去与未来,而数字化技术就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西蒙·帕斯特说。

  在技术飞速变革的时代,互联网与数字创新已经彻底改变了人们学习沟通和连接的方式。“当我们携手合作,既守护了历史,更为教育、旅游及文化产业创造新机遇,使当代社会切实受益。”斯里兰卡国家博物馆馆长萨努贾·卡斯图里亚拉克奇说,本次论坛不仅是技术的对话,更是对保护、保存、传承人类文明瑰宝这一共同责任的礼赞。

  论坛期间,围绕数字技术如何赋能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保护与创新利用,与会嘉宾展开了多轮对话。大家一致认为,数字化不仅改变了文物保护的基本方式,更重塑其传播模式、体验形态和价值转化路径,推动文明记忆从“静态留存”走向“动态传承”。

  走进与论坛同期举办的文化遗产数字化精品展,全球顶尖机构的近百项创新成果,系统呈现着数字化技术在古籍、文物、古建遗址和非遗四大领域的前沿应用。科技日报记者了解到,从AI修复破损古籍到三维呈现古城遗址、从敦煌莫高窟的“数字永生”到巴黎圣母院依托数字建模技术恢复重建,数字化正成为文明保护与传承的新路径。

  本次论坛共征集到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项案例,最终将精选40项优秀实践成果编撰成集,为全球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提供参考。

  “要以开放合作凝聚共识,探索数字技术如何更好地承载人类共同价值,使文化遗产成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精神纽带。”任贤良表示,大会将持续推动数据共享、标准共建与国际合作,助力全球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记者 王禹涵)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