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算引领 算网协同 绿色低碳 算力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发布时间:2025-08-01 10:41 文章来源:人民邮电报

  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现场,华为昇腾384超节点真机前参观者络绎不绝,其300PFlops算力受到高度关注;上海仪电智能算力调度平台2.0对接15家供给方,上架超1.8万PFlops算力供企业洽谈;燧原科技智算部署成果与推理卡应用展台前,技术交流声此起彼伏……这一幕幕生动场景,正是我国算力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

  算力作为数字经济的底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既是推动千行百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支撑,更是重塑全球竞争格局的战略力量。今年上半年,面对全球数字经济竞争加剧与技术迭代加速的复杂形势,我国算力产业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以“东数西算”工程为战略引领,不断夯实算力基础设施,加速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以智算引领、算网协同、绿色低碳为特征的高质量产业格局逐渐形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智算能级跃升

  支撑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

  在湖南湘江新区,新上岗的“AI公务员”为群众答疑解惑,原本冗长的政策文件瞬息间转化为精准摘要;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机房里,DeepSeek“智算一体机”服务支撑老年专慢病综合评估检测、体检AI报告生成……人工智能的爆发式增长,对算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旺盛需求。特别是智算,成为以大模型、智能体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稳定运行的坚实保障。

  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我国智算规模达到748EFlops,占整体算力规模比重提升至35%,成为算力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国际数据公司(IDC)预测,2025年中国智算规模有望达1037.3EFlops,同比增长超过40%,持续领跑全球。

  智算能级跃升的背后,是我国算力基础设施的持续扩容提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在用算力标准机架达1043万架,较2024年增长18.5%。

  扩容300台智算服务器,在湖北武汉的中国电信中部智算中心,为了更好支撑大模型等AI技术与应用的研发部署,于近日完成了2EFlops的算力扩容,更好满足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传神语联、中原电子等机构企业的AI需求;在“东数西算”甘肃枢纽庆阳数据中心集群,智算规模已经突破50EFlops,机架规模达到3.1万架,重点服务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的算力需求;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打造的万卡智算集群,堪称算力供给的“超级枢纽”,支撑万亿参数大模型训练和大规模数据处理……

  国家数据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我国“东数西算”八大枢纽节点算力总规模达到215.5EFlops,智算规模占比达80.8%,彰显我国算力产业量质齐升的发展趋势。

  算力网络协同

  构建全国一体化格局

  算力网络不仅要建得好,更要好用、易用。把全国算力资源倒入一个桶里,任何人都能盛一瓢随取随用,是推动普惠用算的关键所在。

  “我们现在的制造周期从60个月缩短到24个月。”在浙江杭州,“1ms全光智算专网”让零跑汽车实现算力的高效调度。零跑汽车安全开发部高级专家张三对记者表示,借助算网协同,零跑汽车实现了从研发到生产的全流程智能化升级,设计迭代周期也得以大幅缩短。

  上半年,工信部等部门精准施策,正式启动算力互联网试验网建设,并推出《算力互联互通行动计划》等政策举措,按照“点、链、网、面”思路体系化推进算力相关工作。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算网综合供给能力持续提升,助力我国超7000家算力主体加快实现供需高效对接。

  算力互联互通,让企业便捷用算。“接入基于算力互联网提供的服务后,企业能够便捷调用海量算力资源。通过与全国范围内的算力节点互联互通,原本漫长的版图验证过程如今仅需短短几天即可完成,效率提升了数倍。”北京戴西软件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利用算力互联网,可同时并行开展多个不同场景的仿真测试,相比之前逐一测试,效率大幅提高,设计缺陷能够更快被发现并修正,产品设计成功率从60%提升至80%。国产自主算力仍在不断发力。“我们基于自研异构众核架构加速卡,采用高效液冷技术打造自主可控的高密智算底座,一个计算单元内集成32台2U8卡高密液冷服务器,共256颗AI加速芯片,单机柜推理算力达80P。”太初元碁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其已服务200余家高校与企业,支撑超1200P算力需求,并携手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落地升级版“太湖之光A+”系统加速推动便捷用算。

  “算力互联互通整合分散算力,实现算力智能感知与随需使用,促进普惠用算。”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对记者表示,用户可以像按“千瓦时”用电一样,按“卡时”灵活购买、使用算力资源。用多少买多少,让大家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需求,都能轻松用上算力服务。

  超大带宽、超低时延的光传输网络是算网协同的“大动脉”。目前,400G光传输技术实现规模商用,中国移动400G省际骨干全光网覆盖超135个城市,部分复用段具备800G、1.2T能力;中国电信完成全球首次400G与800G双速率混合组网验证,开通合肥至内蒙古枢纽的400G量子OTN通道;中国联通建成全Mesh 400G ROADM骨干网,在大湾区部署400G/800G全光算网底座。

  算网大脑是算力调度的“神经中枢”。三大运营商构建“国家—区域—行业”三级调度架构,实现算力资源“看得见、调得动、用得好”。中国电信“息壤”平台整合350余个云池资源,通过AI算法优化调度路径,跨域算力调度效率提升60%,资源利用率超75%;中国移动“算网大脑”纳管全国超25万条网络链路、37.6EFlops算力,日均完成亿次精准调度;中国联通“智枢”平台提供“高效入算、灵活联算”服务,打通“算力孤岛”。

  小到对江苏无锡市老旧小区电梯实时监控与故障预警,大到航空航天、地球科学、海洋环境、生物医药、工业制造等尖端领域的计算实验——“神威·太湖之光”及升级版“太湖之光A+”系统同样满足着全国多种多样的算力需求。在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超智融合算力平台系统为企业及科研机构提供全栈智能应用计算解决方案,如面向新药研发的SWBind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预测应用、深度融合大模型技术的企业级智能增强系统智企小助手、基于政策大模型打造的政策原生应用,以及支持私有化部署的代码开发大模型应用。可以看到,超智融合正给当地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超算与智算、通算协同发展,构建起我国“三算”融合的算力协同生态体系。

  绿色低碳转型

  加快实现算能融合发展

  绿色低碳是算力产业突破能源约束、实现规模发展的必由之路,唯有通过能效提升与绿电替代破解高耗能瓶颈,才能支撑算力供给量质齐升。

  政策驱动算能融合发展:在东部地区,今年一季度,北京的数据中心绿电消纳量已达到5.34亿千瓦时;通过出台《存量数据中心优化工作方案》,力争2027年实现存量数据中心年均PUE值降至1.35以下。在中部地区,湖南着力打造绿色智能计算产业,提升绿色算力供给水平,推进算力电力协同发展。在西部地区,青海加快创建绿色算电协同发展“示范区”,构建“清洁能源+绿色算力”协同发展模式,推动“绿电”向算力高效转化;内蒙古呼和浩特每年投入1.28亿元,打造全国绿色算力与人工智能新高地。

  先进技术有效提升能效水平:中国移动长三角(苏州)云计算中心机房通过利用液冷技术,使散热能耗降低50%~60%,数据中心PUE值降低至1.25以下;中国联通青海三江源国家大数据基地创新打造“绿色电力+绿色算力+绿色金融”协同模式,使数据中心实现100%绿电消纳。

  我国算力产业正处于量质齐升的发展关键期。随着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算力供给能力持续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优化,绿色、智能的先进算力生态将得以加快构建,为新质生产力跑出“加速度”,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更强劲的数智动能。(记者 赵乐瑄)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