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数据要素潜能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应急管理新质战斗力
发布时间:2025-07-15 09:26 文章来源:国家数据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适应科技信息化发展大势,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应急管理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在2025年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深化实施“智慧应急”战略,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新质战斗力。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快速发展,数据要素价值日益凸显,数据要素创新应用已成为各行业领域改革发展的核心动力,“数据要素×应急管理”将成为打造应急管理新质战斗力的重要途径。2025年“数据要素×”大赛应急管理赛道围绕《“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重点行动部署,紧密结合应急管理工作实际,设置提升安全生产监管能力、自然灾害监测评估能力、应急管理智能化水平等3个方向赛题,旨在积极探索“数据要素×应急管理”创新应用模式,营造共建共创共享的社会氛围,加速推进应急管理业务模式重塑、方法手段升级、工作流程再造,为应急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提升安全生产监管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目前,全国煤矿、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企业基本实现安全生产风险联网监测,但在多维度数据融合分析、智能化场景应用研发等方面还有待提升。为深入推进高危行业安全监管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可重点围绕以下3方面开展“数据要素×”应用探索。

  一是挖掘数据规律特征。充分挖掘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工贸等行业领域安全监管数据的内在特征规律,从企业的生产数据、监测数据、安全管理数据、风险隐患数据、执法检查数据等多维度数据分析发现异常问题。

  二是探索数据融合分析。加强涉及企业安全监管的数据资源汇聚融合,探索将安全生产领域的数据资源与工商、税务、保险、电力、通信、遥感等行业领域的数据资源进行融合分析,辅助识别企业的潜在安全风险和疑似违法违规行为。

  三是构建智能监管场景。聚焦推动矿山、危险化学品和工贸行业企业的安全监管数字化转型,针对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监管执法、指挥决策等应用场景,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围绕企业重点部位、重点场所和重点人员活动,探索构建安全监管智能化场景应用。

  二、提升自然灾害监测评估能力

  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应对事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近年来,特大暴雨、超强台风等极端天气事件多发频发,给灾害防范应对工作带来新的挑战、提出更高要求。进一步丰富自然灾害综合监测手段,提高预警的精准度、时效性,实现从人防、技防向智防转变,是更好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应有之义。

  一是完善监测感知体系。利用多源遥感影像识别、InSAR地表形变监测等技术手段,结合物联网监测数据,强化对森林火险、城市易涝点、地质灾害以及重要防护目标等风险对象的动态识别,并结合网络媒体信息,构建隐患智能识别模型,实现风险隐患的早发现、早处置。

  二是提升预警响应时效。在传统灾害监测手段的基础上,创新大数据监测应用手段,充分运用铁塔、电力、通信、视频监控等各类数据,构建更加及时、灵敏、高效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算法模型,为应急处置留出更多的“窗口期”。

  三是拓展救援评估方法。围绕灾情核查、救援救助等应急场景,加强多源公共数据融合分析,探索建立面向特定区域、特定灾种的自然灾害灾情监测评估模型。建立监测效果动态评估机制,持续优化监测评估阈值和发布策略,提升自然灾害风险研判和评估能力。

  三、提升应急管理智能化水平

  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正加速迭代演进。应急管理部抢抓机遇,于2024年8月发布应急管理“久安”大模型,并于今年3月完成对国产DeepSeek大模型的私有化部署和能力集成,面向全国应急管理系统提供行业知识问答、视频智能分析、辅助基层执法等服务。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驱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应急管理领域深度应用,是加速业务模式重塑、方法手段升级、工作流程再造的必由之路。

  一是共建高质量数据集。利用自然灾害、安全生产等应急管理领域专业知识和数据资源,依托数据采集、预处理、标注、质量评测等工具,构建面向监测预警、监管执法、抢险救援等典型应用场景的高质量语料库和数据集,为大模型的训练和应用提供丰富、可靠的“燃料”。

  二是拓展智能化场景应用。基于高质量数据,提升“久安”大模型的专业化、智能化、人性化水平,为应急管理人员提供“应急知识百科全书”,拓展“久安”大模型在人的不安全行为识别、企业异常状态发现等监测预警场景,资源调配建议、应急预案推荐等指挥调度场景,执法对象分析、精准规范执法等监管执法场景的应用。

  三是推动智能机器人赋能实战化应用。将高质量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与机器人有机结合,提升机器人的多模态感知、复杂指令理解、智能决策、动作执行、学习进化等能力,优化人机协作和交互模式,探索其在巡堤查险、隐患排查、灾害事故救援等场景中的应用。

  创新领航,数据驱动。实现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推动应急管理向无人化、智能化、自动化转型,需要全社会更加关注数据要素价值,夯实数据基础,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依靠数据应用创新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筑牢安全屏障。(作者 赵志刚 应急管理部科技和信息化司副司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