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无人机的诞生
发布时间:2025-10-10 15:35 文章来源:人民邮电报

  在低空领域这一数字经济新赛道,河南安阳凭借4420平方公里的开放空域,跑出了中国无人机产业前行的“加速度”。作为国家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这里不仅拥有“想飞就飞”的空域底气,还拥有从硬核技术研发到全链条生产的无人机产业关键技术省级实验室,更搭建起从飞手培训到行业应用的完整生态。从一张设计图纸到一架翱翔蓝天的无人机,安阳无人机产业园以“基础设施+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三维支撑,打造中国低空经济的“示范样板”。

  从看得见到管得好

  “想飞就飞”的底气,源于硬核的基础设施与体系支撑。河南联通在安阳建成的5G低空专网——覆盖1272平方公里、3000米空域的通信网络,与20套5G-A通感基站组成的感知系统,共同构筑了一条低时延、高可靠的“空中通信高速公路”。而在此基础上构建的“3+1+N”能力体系,更成为园区的“智慧大脑”,让低空管理从“看得见”迈向“管得好”。

  “‘3’是无人机低空飞行监管平台、行业应用平台、AI数据服务平台,‘1’是自主研发的低空智联终端模组,‘N’则是赋能千行百业的应用场景。”河南联通科技创新部总经理赵松晖介绍。

  在无人机产业园的5G网联低空监管指挥控制中心,技术人员操控无人机对安阳文峰塔进行常态化巡检。无人机精准捕捉塔上雕刻、塔顶塔角等复杂部位信息并完成三维建模,实时画面清晰呈现在飞行管控平台上。基于该平台,安阳市空域内所有无人机的飞行轨迹、状态参数一目了然。

  管得好才能用得好。目前,中国联通的无人机行业应用已深度融入安阳城市发展,在城市治理、警务实战、消防救援、文物修复、物流运输、应急通信保障、水利、交通、热力巡检等20多个行业落地。

  赵松晖透露,未来还将加强6G星地融合技术研发,探索卫星与地面网络协同,实现全域覆盖,“同时推进AI技术在无人机自主决策、群协同作业等方面的应用”。

  从实验室到大市场

  一架无人机的诞生,离不开创新技术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转化。在安阳无人机产业园,河南省省级实验室——蓝天实验室所在大楼集聚了上百家无人机企业。从设计研发、零部件生产到整机装配、测试验证,全产业链各环节在这里无缝衔接,让“走进这栋楼就能带出一架完整的无人机”的梦想成为现实。

  毕业两年的杨松,目前是蓝天实验室的科研人员。他和团队研发的长航时可悬停警用无人机,通过轻量化结构与电源优化,续航时长提升至传统机型的2倍。在这里,越来越多像杨松一样的年轻科研人员,把技术突破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品,让创新成果加速产业化。

  实验室不仅是创新策源地,更是产业链协同引擎。从无人机零部件生产到核心发动机制造,再到整机装配,实验室“串”起无人机产业的完整链条,集聚了蜂巢智能、弘安航空、鑫华智飞等无人机上下游企业。

  曾在2023年北京门头沟、2024年海南文昌、2025年北京密云和怀柔救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YH-630应急通信保障无人机,就诞生于此。“YH-630无人机能在断电断网断路的极端环境下,通过挂载卫通基站打通‘生命线’,为抢险救灾争取宝贵时间。”云洹网联副总经理韩恒刚介绍。而在安阳石板岩镇,这款无人机将山区邮路时效提升80%,让20多个村庄享受到科技物流的红利。

  从不会飞到熟练飞

  一架无人机要安全高效地“飞起来”,离不开专业飞手的操控。在安阳无人机产业园试飞基地,云洹学院的学员们正在进行起降、转弯等实操训练。一旁的考试区,正是无人机驾驶员执照认证点。

  为满足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河南联通已有200人在云洹学院通过飞手认证,成为无人机操控的“行家里手”。与此同时,校企合作持续深化。中国联通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及安阳4所专业学院共建人才培养体系,安阳市政府也推出“洹泉涌流”人才集聚计划。目前,云洹学院已累计培养低空经济专业人才超500人,输出工程师200余名。

  在人才梯队建设上,中国联通与蓝天实验室携手搭建“高精尖领军人才—骨干工程师人才—应用技能人才”三层体系,通过“项目+平台+服务”的组合政策,引育用并重,为产业注入持续动能。

  从技术突破到人才培养,再到全行业赋能,安阳无人机产业园形成了一条清晰的发展路径,即以空域开放和政策创新为前提,以通信技术和平台系统为支撑,以产学研协同和产业链集聚为动力,最终实现低空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国家战略布局为企业创新实践指明方向。在安阳,一张图纸能变成一架无人机,一个创意能落地成一个解决方案。从“能飞”到“善飞”,从“单点突破”到“体系支撑”,安阳正以“敢飞敢闯”的魄力,打造中国低空经济的示范样板。(记者 李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