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开源生态加速“长起来”
发布时间:2025-05-14 10:04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从硬件到软件、从数据到社区,当前在快速发展的具身智能领域,开源已成为主流。业内人士认为,具身智能作为集人工智能、新材料、脑科学等大量前沿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打造开源生态对其创新尤为重要。

在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记者看到工程师正在用适配主流开源框架的最新版本具身算法训练工具链,升级“天工2.0”的运动能力。作为全球首个全尺寸纯电驱实现拟人奔跑的人形机器人,“天工”最高奔跑速度已提升至全球领先的每小时12公里,还可在斜坡、楼梯、碎石等多种复杂泛化地形中实现平稳移动。不久前举行的世界首次“人机共跑”半程马拉松赛事上,“天工队”摘得冠军。

“天工”的快速成长正是得益于其领先的具身智能技术开源体系。事实上,开源正在成为持续推动具身智能技术突破与产业协同发展的强力引擎。

作为国家级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平台,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已开源通用机器人平台“天工”、大规模多构型智能机器人数据集和评测基准“RoboMIND”、适配主流开源框架的具身算法训练工具链等。

“在本体方面,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已向行业开放‘天工’软件开发文档、结构设计文档、URDF文档等关键技术资料。”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品牌负责人魏嘉星介绍,截至目前,已有上百家合作伙伴基于“天工”平台面向应用场景进行二次开发,涌现出“天工行者”等极具应用能力的机器人产品。

记者了解到,开源开放正在成为国内具身智能领域的发展趋势。在硬件和软件方面,智元机器人的灵犀X1、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公版机“青龙”、傅利叶的开源人形机器人Fourier N1等也都开放了硬件设计图纸及核心算法等本体资源包。在具身智能发展的核心要素数据方面,傅利叶、智元机器人等也开源了各自的数据集,包含多种高质量训练数据和场景。

“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通过联合实验室模式,与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在本体开发、具身大脑等前沿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形成基础研究-技术转化-产业应用的创新闭环。”魏嘉星介绍,接下来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还将会围绕具身智能全栈技术生态,逐步开源如基础强化模仿学习框架、基础全身运动控制模型等一系列算法与工具,并持续开放和维护更多高质量数据集。

此外,作为开源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具身智能开源社区建设也在提速。重庆市经济信息委日前公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揭榜挂帅”项目(具身智能机器人方向第一批)立项名单。在首批10个项目中,“具身智能开源社区建设与运营”位列榜首,该项目将整合智算算力平台、模型即服务平台等6类功能,形成覆盖机器人研发全链条的开放生态。今年4月,北京人形机器人开源社区也已正式上线,通过开放共享核心技术与研发资源,促进全球开发者协作创新、加速行业技术突破,为具身智能产业融合搭建起人才培育、技术迭代和产业落地的基座平台。

“具身智能开源化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路线。”北京交通大学中国高端制造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朱明皓表示,开源路线能够有效降低开发成本,支持更多的跨行业开发者参与场景的融合应用创新,而且可以促进装备领域快速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装备用户能够根据自身特定需求修改和调整开源模型,快速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推动具身智能装备的品种开发。

据《2025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研究报告》,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2326亿元,中国占比超44%。对我国具身智能产业而言,开源路线将有效减少对国外闭源软硬件生态的过度依赖,形成我国自主的具身智能产业链上下游融合生态体系,提升我国在国际具身智能领域的话语权,充分发挥我国最全产业门类优势,在关键领域融合中“换道超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具身智能将充分发挥感知、认知和决策、行动一体化的优势,将在复杂多变的工业环境中灵活作业,包括医疗机器人、应急机器人,以及具身智能空间站、具身智能深海装备等,都将成为未来产业的重要环节。”朱明皓说。

朱明皓等业内专家同时提醒,需要注重防范开源导致的数据恶意利用和风险泄露问题,加强具身智能领域数据安全管理,提前开展标准和法律法规研究,推动标准引领具身智能发展。(记者 吴蔚 张漫子)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