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经验交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党的二十大报告为信息通信业在新时期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指明了方向。连日来,专家学者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为信息通信行业未来的发展出谋划策。
发挥数字技术作用赋能实体经济发展
“坚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发展实体经济,是为了让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夯实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为了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全要素生产效率的提升,让实体经济焕发出更大的活力。”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研究员盘和林表示。
对于报告中提到的“推进新型工业化”,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院首席教授王春晖表示,新型工业化不是只讲工业增加值,而是要实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标志和落脚点,也是实体经济发展的着力点。
“信息化和工业化两个历史进程必须深度融合与创新。”王春晖表示,这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集中体现,是新发展格局下以制造业为主体的新型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数字经济时代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的“扣合点”。
“要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及数字技术在赋能实体经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的作用。”盘和林指出,相对于传统创新研发来说,数字技术在提质增效和缔造新产业新动能方面见效更快,要发挥数字经济的能动作用。
加强网络强国建设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正在加速渗透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只有加强、超前进行网络强国建设,才能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必要的支撑,才能为高水平建设数字中国提供保障。”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高旭东表示。
对于如何加快网络强国建设,高旭东表示,要进一步加快网络建设,继续保持全世界最大网络的优势。在一些技术“卡脖子”领域,包括高端芯片的制造技术,加速攻关,争取更多的发展主动权。高度重视科技自立自强,加速建立自主、安全的技术创新体系、产业体系和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产业链安全问题。积极探索前沿技术,加快世界一流企业建设步伐,进一步发挥引领作用。深入探索数字技术服务各行各业的具体应用场景,在技术发展、网络建设、数字化转型的积极互动中把网络强国建设不断推向新的阶段。
信息通信业发挥带动作用加快创新驱动
加快创新驱动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已成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关键。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清华大学教授朱军表示,作为新一轮科技创新的重要抓手,人工智能是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高地”。针对当前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安全性、可靠性、可解释性等方面存在的瓶颈性问题,需要深入基础研究,融合利用知识、数据、算法和算力四大要素,发展安全、可信、可靠和可扩展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领域广度、场景深度、能力维度等方面取得突破,提升人工智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王春晖表示,作为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的信息通信业,不断为我国高质量发展塑造新动能新优势。信息通信业具有巨大的创新驱动和赋能效应,不仅自身发展迅速,还能带动实体经济的资源优化配置、产业间的结构升级调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如何实现“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目标?华南理工大学新时代网络文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谢加书教授表示,必须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形成以法律法规为主干和核心,以制度、行规、社群规约和网民行为规范等为补充的网络治理规范体系,使德治和法治相互配合,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
具体而言,以法律法规红线、社会公序良俗底线,加强对平台企业等网络市场主体的监管,化解网络市场主体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矛盾,推动网络市场主体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以行规、组织的制度规定等形式规范行业、组织和网民的网络行为,形成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利益协调、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最大限度提升网络文明程度。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