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机器人走进生活!泉州这些“黑科技”你体验过吗?

来源:泉州晚报 日期:2021-04-15 10:57

| | |

  服务员取走机器人送来的餐品

  “尊敬的209包厢客人,你的菜过来了,请提取!”近日,在泉州中心市区田安路一家海鲜酒楼,一台送菜机器人从厨房取菜后送到客人所在的包间,令客人感到新奇有趣。随着科技进步,在泉州,这样的智能化机器人越来越常见,它们能送菜、导诊、拣药、运输……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生活、工作中越来越多机器人的出现,正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缩影。近日,记者走访了多个场景,亲身体验机器人带来的高效和便利。  

  体验: 

  送菜机器人:能说会唱还幽默 

  “集礼貌与智慧于一身的小哥哥来咯,请让一让哟。”近日,记者来到位于中心市区田安南路的一家酒楼2楼时,“撞”见了两台送菜机器人。其中一台识别到记者挡着道,便缓缓停住,再从一旁绕过,其间还发出了幽默的语音,让人忍俊不禁。

  记者看到,它的“头部”有两只“眼睛”,头顶是一块触摸屏,“身子”有4层架子盛放菜品。它们沿着天花板定位识别码所构成的路线,从厨房到各个包厢,为客人送菜。

  “209,请取走餐品。取餐后,请点击屏幕确认。祝您用餐愉快。”一台机器人来到209包厢外,服务员取走菜品送入包厢,再点击屏幕确认,它便驶向下一个包厢。

  “有客人过生日,它可以端着蛋糕、唱着生日歌进入包厢,给大家一个惊喜,尤其受小朋友的欢迎。”该店负责人曾汉松介绍,他从2019年开始尝试使用送菜机器人。最初是租用,发现效果不错,他便于2019年底以每台六七万元的价格购入2台。

  “目前机器人仍需人工操作,只能起辅助作用,但节省了员工成本。”他说,未来将尝试使用迎宾、指引型机器人。

  自动发药机包:办九成处方效率高 

  “张××,请到柜台取药。”近日,在晋江市医院门诊药房,患者听到呼叫后,依次到柜台取药,每人等待的时间基本不过一两分钟。这样的效率得益于该院引进的“自动发药机”。药房内,一台“自动发药机”的两个机械手快速上下滑动,夹取药品,传输到药师手边的容器,一气呵成,整个过程不过几十秒。拿到药品后,药师会对药品进行再次核对,同时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在后方,另一名药师不断地将发药机中不足的药品补充进去。

  该院药剂科药师钟经纶介绍,发药机每日能够处置门诊90%以上的处方量,准确率接近100%。一些特殊药品,如拆零药品、玻璃制品等易碎药,需要药师手动调配分发后再出药,发药机还无法替代。

  “‘自动发药机’不仅极大地提升了配药速度和准确率,同时也免去了药师们来回配药的麻烦,节约了市民等候时间。”钟经纶说,过去药剂科窗口需要两个人配合,一个负责取药、一个负责核对和发药,处理一张处方至少需要3至5分钟时间,如今“自动发药机”平均每20秒钟就可发放一张处方的药物。

  智能检务机器人:外形可爱还“懂法” 

普法机器人“小鲤”到鲤城区实验小学开展宪法主题宣传 (陈晓东 林升 摄)
 

  在鲤城区人民检察院,有一台最新型智能检务机器人“小鲤”。它不仅有可爱的外形,还能为群众提供业务引导、法律咨询等服务,尤其受孩子们的欢迎。

  2019年5月30日下午,鲤城区人民检察院举办了“携手关爱·共护明天”为主题的检察开放日活动,邀请了相关部门负责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泉州市实验小学的师生等41人参加。“小鲤”引起孩子们的好奇,他们争先与之对话,从中学到不少法律知识。去年12月4日是第七个国家宪法宣传日,当天,鲤城区人民检察院走进鲤城区实验小学(金山校区)开展活动,“小鲤”也到学校里参与宪法主题宣传,也受到孩子们的关注。

  无人驾驶搬运车:干活卖力会谦让 

  在福建良瓷科技有限公司101数字工厂,一辆AGV小车(具有自动导航装置、无需驾驶员的搬运车)正托着木制托盘沿着地面上贴有二维码的路径无声前行,托盘上整齐摆放着6个连体马桶。拐了个弯,迎面走来另一辆托着空托盘的AGV小车,于是它停了下来,等待那辆小车转身走向相邻的一条二维码路径,它才继续奔向指定的存货区。

  “目前该车间共有6台AGV小车,只要提前编程设置,它们就能自行完成任务,不再需要任何人工介入。”该公司相关负责人指着墙上的一块数字面板说,这块控制系统实时显示AGV裸瓷库里的状况,包括库存马桶数量、空余数量、AGV小车运行状态等。工厂内每个生产车间都设有这样的系统看板,通过5G传输加云制造方式,实现数据采集和分析的时效性,“数字工厂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极大地节省人工,传统的生产制造大约需要800人,现在车间的人工不到500人。”

  分析: 

  提升效率减少成本 降低人工安全风险 

  近日,记者来到福建(泉州)哈工大工程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工研院”),见到了多台适用于不同应用场景的智能机器人。该研究院于2016年由福建省政府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组建,主要开展机器人技术、智能技术、自动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以及机器人领域的技术咨询与人才培养等工作。截至2020年底,累计开展项目100多项。

  记者了解到,按照应用场景分类,机器人可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等。

  “机器人能够提升效率,降低企业用工成本,还能提升安全性,具有较大发展前景。”工研院技术总监、博士梁培栋举例道,工业机器人方面,恒安、九牧、柒牌等企业均引入自动化设备,提升生产效能。服务机器人方面,如疫情期间,工研院研发、制造了10多台消毒机器人供小区物业等使用。记者看到,消毒机器人体型小巧,配有两只“眼睛”和“耳朵”,“耳朵”便是气雾喷出口。

  另外,我市供电部门此前从工研院引入了输电线修补作业机器人,可代替电工进入高压输电线路导线进行带电检修作业,实现对导地线上的无人化作业修补,极大降低了人员高危、高空作业的风险问题;在电力机房、变电站场景下,电力巡检机器人代替人工实现了日常巡检、过程预警及提前趋势预判的作业职能,有效提升巡检效率及降低电厂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而在人工智能领域,如舒华引入了智能健身器材,赋能健身行业等。

  举措: 

  真金白银鼓励企业创新投入 

  记者从泉州市科技局等部门了解到,为了推动泉州机器人产业发展,加快形成经济增长和产业竞争新优势,我市在鼓励企业创新投入、行业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面,出台了众多鼓励政策。

  今年1月12日,泉州市人民政府发布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针对我市科技创新发展需求,分别从加大企业创新投入、高企培育、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才培育、重大科技项目实施、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等众多方面,提出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十二条措施。

  《意见》提到,支持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科研活动购买本市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等机构科技服务的费用,按其实际发生额的30%予以补助,每家企业每年最高补助50万元;在落实省定企业研发经费分段补助政策的基础上,实施增量补助奖励措施;推动更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研仪器设备、科学数据和科技文献等科技资源向企业开放共享。

  此外,为了加快推动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今年初,我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其中提到,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一是支持创建制造业创新中心。为了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实现产业化,政府支持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或产业园区平台共同组建制造业创新中心,这是一种新型的产学研联合体,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分别给予500万元、2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二是支持企业创建各级企业技术中心。主要是对新认定的工业和信息化类的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分别给予180万元、80万元、3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若干措施》还提到支持企业加大技改投入。主要是大力支持制造业企业采用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标准实施技术改造,市级财政按项目生产设备投资额(不含税,且达到500万元及以上)不高于7%的比例给予补助,对纳入明星梯队企业补助标准提高10%,单家企业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市级产业龙头企业和明星梯队企业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250万元。

  补助支持引进高层次人才 

  为了推动泉州企业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意见》提出,实施“人才+团队+项目”的精准引才模式,凡认定市级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的,每个团队给予100万—300万元工作经费支持,有突出贡献和重大影响力的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按“一事一议”予以支持;每年择优支持一批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每个项目最高补助科研经费50万元;放宽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申报的团队带头人年龄限制。

  建议: 

  政府加强扶持营造创新环境 

  虽然机器人产业具有较大发展前景,但记者也发现,目前机器人研发、生产门槛高,在各个行业的应用还不普遍。如何促进机器人产业发展,鼓励企业生产、应用机器人?

  “鼓励创新的环境,才能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梁培栋建议,政府需要全面营造高效、规范、透明的环境和服务体系,可多引入科研团队、创新项目,并为科研机构和有需求的企业牵线搭桥,既帮助科研机构有效对接和服务企业,也促进科研机构成果转化,提高科研人员动力。

  泉州市一企业负责人刘先生建议,政府可在现有政策的基础上,多出台支持科技创新、减税降费等方面的有针对性的扶持举措,鼓励更多企业加大投入研发核心技术,促进更多企业使用机器人。

  企业转变观念加大创新投入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有业内人士表示,一些制造业企业缺乏创新的动力和能力,对产业转型升级存在畏惧心理,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越来越缺乏核心竞争力。

  “自动化、智能化是未来趋势。”梁培栋认为,应引领企业转变思想,加大对创新的投入。投入不一定是资金方面,还有人力、管理、技术等方面。企业管理者要跟上国内外产业的发展变化,进行行业内的转型升级。

  重视吸引留住人才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加强科技人才的培育和引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并留住人才。”梁培栋建议,政府和企业都应以更开放的态度吸引人才。同时,引入高端的科研平台,完善科研成果转化和激励机制,更好地留住人才。他介绍,工研院目前就有近140名研发人员。

  据介绍,工研院也是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授权的全国首批四个工业机器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实训基地,组织开展机器人教学工作培训。每年,工研院也会在泉州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开展线上线下培训,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刘先生也建议政府能牵头,多组织科研单位对企业管理者的培训,开拓管理者的视野。高校也要注重这方面人才的培养,为企业输送“新鲜血液”。

  提高研发生产能力 满足客户各项需求 

  曾汉松已购买并使用服务机器人一年多,在实际使用中有不少感受,他告诉记者,送菜机器人目前防抖功能还未完善,稳定性还有待提高。因为担心有客人不小心碰到送菜机器人,导致汤水洒在客人身上,平时他们并不敢用“送菜机器人”运输汤类食物。

  “建议机器人研发和生产企业,更加注重客户的实际应用需求,生产功能更完善的智能机器人,解决企业实际应用中的痛点,让机器人具备更多的自动服务功能。”他建议。

  (泉州晚报记者 陈灵 王丽虹 文/图)

附件:

相关链接:

{{ el.title }}({{ el.time|date("yyyy-MM-dd") }})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